關于贛州市“十四五”時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思考
來源:贛州金融網 作者:葉國全 發布時間:2020年09月17日
? ?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,是新時代做好“三農”工作的總抓手,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,作為服務“三農”重要主力軍的金融機構,如何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背景下,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要求,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的責任感緊迫感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提高政治站位,壓緊壓實責任,以更大的擔當和主動服務鄉村振興,為實現贛州市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貢獻“金融智慧和力量”? 筆者認為,贛州市“十四五”時期金融產業服務鄉村振興須從以下方面著力:? ?
? ? 一、壓實服務鄉村振興責任
?
? ?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需要解決資金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在資金投入、要素配置、公共服務、干部配備等方面采取有力舉措,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。2020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,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,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,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斗的起點,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,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的全面振興。2020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:“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,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,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?!壁M州市金融業必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,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提高政治站位,壓緊壓實責任,把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作為“十四五”時期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,以更大的擔當和主動服務鄉村振興。要認真執行中國人民銀行、銀保監會、證監會、財政部、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的《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》, 咬定目標,花大力氣,下大功夫,用實打實的舉措,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好。加大金融創新,集中金融資源,加大信貸投放力度,使源源不斷的金融“活水”真正惠及到“三農”,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。 ?
? ? 二、在“三增”上下功夫
?
? ? 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我國“三農”問題的金鑰匙,金融業必須在增機構、增產品、增投入上下功夫。 ?
? ? 增機構。金融機構要回歸本源,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,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,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。要積極引導政策性金融、商業性金融和農村信用合作機構(農村商業銀行、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)增加農村服務網點數量。有序發展村鎮銀行、融資性擔保機構、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,并允許其進入“三農”金融市場,推動建立多層次、廣覆蓋、可持續、風險可控的新時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,有效滿足農業農村發展的金融需求。與此同時,要大力推廣實施“金穗惠農通”工程,發揮“惠農卡”的支農作用,持續推進自助存取款機、POS機進村項目,增加智能POS終端和多功能助農終端,設立村級“金融服務站”,配備移動金融服務車,保證每個村有金融服務點,真正實現金融網點鄉鄉通、便民服務村村通、電子銀行戶戶通,讓農民享受到更好更多的金融服務。 ?
? ? 增產品。金融機構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,以市場為導向,注重金融創新,加快研發創新產品,針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戶金融需求的特點,依托豐富的山水、人文、歷史等旅游資源和地方特色產業,開發鄉村振興系列金融產品,確保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有產品、多樣化、可操作、受歡迎。
?
? ? 增投入。農村信用合作機構要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,擴大農業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,全面推行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,提升小農戶融資能力;探索完善無抵押、無擔保的農戶小額信用信貸,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金融服務,滿足其在農業發展中的資金需求。國家政策性、商業性金融機構要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、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;支持涉農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,支持職業農民創業創新;支持科技型農業、綠色農業、鄉村旅游、“互聯網+現代農業”等領域,確保金融供給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。與此同時,要創新信貸管理方式,在風險可控下,做到能受理盡受理,能幫盡幫,能貸盡貸,特事特辦,急事急辦,快審快放,提高辦貸質效。通過加大信貸投入,切實解決農戶融資難、貸款慢問題,解決好農戶金融服務不充分、不平衡問題,使源源不斷的金融“活水”真正惠及到“三農”,讓農業農村經濟強起來,讓農民富起來,讓全體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?
? ? 三、做好“四篇文章”?
?
? ? 做好金融扶貧工作。今年年初,我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;年中,我市會昌縣、寧都縣等多地汛情嚴峻,加大了已脫貧群眾致貧返貧風險,增加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難。為了鞏固脫貧成果,防止脫貧后返貧,“十四五”期間初期須繼續保持產業扶貧、就業扶貧、金融扶貧等幫扶政策不變,支持力度不減,摘帽不摘政策,扶上馬送一程,努力讓農民盡快富起來。沒有脫貧攻堅,就沒有鄉村振興。為此,須在以下方面著力:
?
? ? 確保金融扶貧政策穩定。要繼續堅持扶貧小額貸款執行“5321”政策,即貸款金額為5萬元以下;期限3年以內;免擔保、免抵押;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,重點支持返貧人群和有返貧風險的人群發展生產、增加收入、盡快脫貧。與此同時,金融機構要加大農戶小額貸款投放力度,大力支持發展生產有貸款需求的農戶,做到能受理盡受理,能幫盡幫,能貸盡貸,能快盡快,優惠利率,提高農戶貸款獲得感。通過加大小額扶貧貸款、產業精準扶貧貸款、項目精準扶貧貸款的投放力度,確保返貧人口盡快脫貧,持續增收致富。此外,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,著力解決初創期小微企業“首貸難”問題,提高小微企業首貸獲得感。
?
? ? 支持貧困人口就業?!耙蝗司蜆I,全家脫貧”。增加就業是有效直接的脫貧方式。金融機構要發揮自身優勢,積極支持就業扶貧車間、村辦企業等就業模式,帶動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增加收入,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;支持家庭農場、農業合作社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多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;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招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;支持青年農民、復員退伍軍人、大學生回鄉創業,開辦小飯店、小旅館、食品加工、木材加工、農產品加工、食用菌、服裝及鞋業等小微企業,以創業帶動就業,讓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、穩定增收。
?
? ? 開展消費扶貧行動。為解決貧困地區因疫情和汛情影響出現的農產品滯銷,銀行要向員工發放愛心消費券(卡),鼓勵員工和信貸企業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產品,到貧困地區的紅色景點、美麗鄉村、山水風景旅游,并要求員工動員親朋好友購買貧困地區“土特產”;支持電商、快遞進農村,拓展農村消費;支持通過“互聯網+電商”“郵路+電商”方式,運用郵政“郵樂購”平臺,打通產品銷路瓶頸,讓村民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、增加收入,盡快富裕起來。?
?
? ? 聚焦旅游扶貧。支持發展休閑農業、鄉村旅游和“農家樂”旅游項目開發,支持培育一批美麗休閑鄉村,致力于打造集生態、文化、養生、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村,走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路子。要大力支持貧困地區開發紅色旅游項目,打造紅色旅游精品景區(點),發展特色旅游紀念品、食品,等等,有力推動貧困地區旅游產業發展,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能力,實現依托旅游產業發展脫貧致富。
?
? ? 通過做好金融扶貧工作,確保貧困人口增收脫貧,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,進而乘勢而上把扶貧開發事業推進治理相對貧困的新階段,把鄉村振興這件大事服務好,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。
?
? ? 支持農民增收致富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,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發力點。為此,須突出抓好以下方面: ?
? ? 支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,助力農民增收致富。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。金融機構要用好產業幫扶資金,以金融“活水”撬動富民鄉村產業發展。要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和生豬生產;支持優質小麥、水稻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馬鈴薯種植等產業帶建設,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;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、農業社會服務以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、養老、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;要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、種養大戶、家庭農場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育和成長,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,通過訂單農業、入股分紅、托管服務等方式,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,提升附加值,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。要創新服務形式,全力滿足獼猴桃、蘋果、臍橙、橘、梨、桃、櫻桃等果業生產資金需求;大力支持貧困勞動力種植高山茶葉、高山油茶、高山蔬菜、苗木花卉、中藥材和生態畜禽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,讓特色產業成為脫貧致富的“助力器”和“金飯碗”。通過支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,一方面,促進農民增收,讓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;另一方面,把小農戶帶上農業現代化軌道,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,為鄉村振興賦能。
?
? ? 支持公共設施建設,夯實農民增收基礎。對貧困地區農村路、水、電、氣、網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,以及教育、文化、衛生和商業服務等社會事業嚴重滯后的問題,金融機構要主動作為。要重視教育扶貧,支持升級改造小學,完善文體配套設施,支持改善教學條件和生活設施,繼續實施“金穗圓夢”助學活動,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,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就近上學,接受良好教育。與此同時,支持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培訓,重點圍繞產業發展需要培養人才;要支持鄉鎮衛生院增加和更新醫療設備,強化基層衛生防疫,提高農村基層醫院衛生服務水平,讓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到村民“家門口”,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、看病貴、享受不到優質醫療資源等問題,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健康路上掉隊,力防老百姓因病返貧;要大力支持農村自然村組公路、村內道路等項目建設,把狹?窄泥濘、坑坑洼洼的村路變成平坦寬敞的水泥路,實現農村公路“村村通”、“組組通”,著力解決貧困地區村民出行難、出行不安全問題;要支持鄉村公路與產業、園區、旅游等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,讓鄉村公路成為產業路、致富路、幸福路;要積極支持農村升級管道,保障村民飲水安全,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;要支持農網改造升級,提高農村供電質量,實現貧困地區“戶戶通電”全覆蓋、無遺漏。此外,大力支持鄉村公共文化建設,開展豐富多彩、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和移風易俗行動,滿足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需要,形成文明鄉風、家風、民風。通過加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,不斷夯實村民增收基礎,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增強農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?
? ? 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。為更好地發揮金融在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中的作用,必須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。一要加強農村信用環境建設,建立農戶信用信息檔案管理系統,完善信用平臺建設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機制。積極推進“信用戶”“信用村”“信用鄉鎮”的“三信”評定與創建,引導農戶自覺形成“有借有還、按時還款”的良好氛圍;二要積極開展農村小微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工作,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披露制度,增強企業的信用觀念,營造一個“守信光榮、失信可恥”的社會氛圍;三要向“老賴”生活圈精準推送失信信息,將賴賬戶名單張貼在鄉鎮、社區、村組,并在乘坐火車飛機高鐵、出入境、駕駛車輛等方面進行限制,讓失信被執行人“一處失信、處處受限”;四要加大案件執行力度,提高金融債權的執行回收率;五要深化農村土地改革,發揮建設用地、農用地、宅基地的資產價值,實現農地抵押擔保獲得金融支持的便利;六要加大糧食作物、畜禽產品、重要菜籃子產品和地方特色農產品的保險,提高農戶生產積極性;七要完善財政稅收激勵政策,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,并對貸款損失部分給予風險補償;八要監管部門放寬支農貸款不良率容忍度,并在日常監管和行政處罰中落實好盡職免責要求。此外,注重思想扶貧,幫助部分群眾摒棄“等靠要”思想,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“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”信念,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。 ?
? ? 加強金融風險防控。金融安全重如泰山。金融機構在深耕“三農”金融服務,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同時,要堅持信貸支持與風險防范兩手抓,把防范信貸風險當作頭等大事,堅決守住風險底線。一要對農戶進行征信調查,逐步建立農戶的誠信檔案,讓不講信用的人無法獲得貸款。對誠實守信、按時還款的農戶給予下調貸款利率,擴大貸款額度等優惠政策,引導農戶自覺形成“有借有還、按時還款”的良好氛圍;二要做好做實貸款“三查”工作,早識別、早防范、早處置,貸款發放前,要求客戶經理上門了解借款人家庭收入水平、信用狀況、經濟能力、有無不良嗜好、借款用途真實性、承包合同等內容,貸款發放后,要規范貸后檢查內容,細分貸后檢查重點、方式和頻度,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,確保貸后檢查不走過場,有效管控信貸風險;三要建立提醒和預警機制,在貸款到期前予以提醒,保證充足的還款準備時間,對有特殊情況不能還款的,早發現、早應對,避免發生逾期風險;四要深化銀保合作,建立和完善農戶、小微企業的投保制度,積極發展農村財險業務;五要廉潔辦貸,要求客戶經理不得接受借款人的請吃、不得收受借款人的土特產品、不得對借款人進行“包裝和美容”、不得制造虛假銀行流水信息和企業交易合同信息,依法合規辦理每筆信貸業務;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手段,依法采集有貸款需求農戶、個體戶和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;七要加強風險監督,堅守風險底線,對貸款管理不到位、監督不力、風險處置不當而造成后果的相關責任人,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,此外,要強化地方政府金融風險防范處置責任,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。